中国民族学学会(Chinese Ethnological Association,缩写:CEA)是由从事民族学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代管的国家一级学会。学会以民族学人类学理论研究和服务国家战略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等政策实践为基础,推动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建设学术共同体,为推进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学术和智力支持。
中国民族学学会第一届理事会成立于1980年10月28日,学会历经四十多年,不断发展壮大,目前拥有会员一千多人、下设九个专业分支机构,并与全国民族研究领域的科研教学单位保持着密切的合作。
中国民族学学会2021年被民政部评为中国社会组织3A级社团。近两年来多次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组织,并荣获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优秀社科学术社团”奖励性补助。
一、学会宗旨与业务范围:
学会宗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广泛团结全国的民族学、人类学工作者,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积极开展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为繁荣我国的学术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业务范围:
(一)研究世界上各类民族共同体生成、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研究各民族的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民族来源和民族特点;研究社会转型过程中各民族社会生活的变化过程及发展前景并提出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研究民族学、人类学理论和方法以及民族学、人类学学科发展史;
(二)协助有关单位制定民族学、人类学研究规划,向有关机关提供资料、反映情况和提出意见;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包括学术报告会、座谈会和讨论会;
(四)依照有关规定,编辑和翻译出版民族学的研究成果;
(五)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六)与有关院校合作,共同培养民族学、人类学的研究者和教学人才。
二、成立时间与办公地点
第一届理事会成立于1980年10月28日。中国民族学学会常设办事机构是秘书处,办公地点为: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院6号楼。
三、现任领导(第九届理事会领导)
会长:
强世功(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
执行会长:
丁赛(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副会长兼法人:
张继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社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常务副会长:
关凯(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教授)
副会长:(以姓名拼音为序)
阿拉坦宝力格(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教授)
丁宏(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授)
尔古打机(西南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
何明(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教授)
祁进玉(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色音(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石硕(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索端智(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教授)
田敏(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王铭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专业主任、教授)
王平(新疆师范大学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主任、教授)
杨文炯(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学院院长、教授)
杨正权(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研究员)
张利国(大连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院长、教授)
赵利生(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秘书长:
孔敬(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馆员)
四、历届理事会会长
第一、二届理事会会长:秋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
第三、四、五届理事会会长:宋蜀华(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第六、七届理事会会长:郝时远(原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助理、学部主席团秘书长,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第八届理事会会长:杨圣敏(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执行会长:王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第九届理事会会长: 王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执行会长:麻国庆(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教授)。
五、分支机构
中国民族学学会下设九个分支机构:
1、汉民族分会成立于1994年;
2、影视人类学分会成立于1995年;
3、回族学分会成立于1998年;
4、民族服饰研究分会成立于2005年9月;
5、昭君文化研究分会成立于2008年8月;
6、东北亚民族文化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5年5月;
7、边境民族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8年1月;
8、民族体育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8年6月;
9、生态民族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8年7月。
六、历史沿革
改革开放初期,民族学重建以后,1980年10月在贵阳召开了中国民族学界的代表大会,并成立了“中国民族学研究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挂靠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1984年10月后,改名称为“中国民族学会”。1991年9月23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登记,正式更名为中国民族学学会。
第一届理事会顾问:费孝通、吴泽霖、黄现璠、李安宅、杨堃、吴文藻、刘咸、杨成志、方国瑜、江应梁、李有义;会长:秋浦;副会长:马曜等7人;秘书长:詹成绪;理事:满都尔图等49名,其中白、蒙古、彝、达斡尔等8个少数民族理事12人,占理事总数的24.5%。
七、特色工作和业务活动情况
(一)特色工作
1. 课题研究
本学会集结了从事民族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专家学者,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民族学相关领域组织开展了各项课题研究和学术研讨。
2. 学科建设
本学会与中国民族学学科发展一起成长,对于民族学学科的建设和规划,民族学学科的中国化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作出了重要贡献,它不仅仅是一个学术性社团,还是一个对社会建设参与程度很高的社团。
3. 建言献策
本学会立足民族学学科发展和民族团结、发展、繁荣的目标,长期以来,本学会会员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制定完善民族政策和促进民族大发展等方面为国家积极建言献策和提供政策理论咨询。
(二)学术活动
学会通常每年召开1次学术年会和两次高层学术论坛,下设的9个分支机构每一至两年召开1次学术会议,近三年(2019-2021年)共召开国内学术会议27次,参与人数总计2850余人。学术活动丰富,通常每年召开1次学术年会和2次高层学术论坛,下设的9个分支机构每一至两年召开1次学术会议,近三年(2021-2023年)共主办或协办国内国际学术会议33次,其中国际会议2次。主要学术活动品牌包括:中国民族学学会年会、中国民族学学会高层论坛、中国民族学学会青年论坛、影视人类学学术研讨会、昭君文化高层论坛、民族体育文化发展论坛、民族地区儿童青少年体质与健康论坛等等。开展国家社科基金“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和人权保障研究”等研究项目。
(三)学术出版
学会主办有内部刊物《中国民族学通讯》,以及以书代刊的刊物《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近年来正式出版书籍有:
1. 《民族学如何进步》
2. 《汉民族与陕西文化研究-2017年汉民族研究会年会暨“汉民族与陕西文化两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研究》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孔敬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院6号楼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邮政编码:100081
电话:010-68932389;18611150469
电子邮箱:ethnology2015@163.com
学会网址http://cea-ch.org.cn
学会微信号:zgmzx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