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可:《漂泊者的返乡之旅》,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7.
【内容简介】全球化时代下的社会流动多变,给人类社会带来种种冲击和繁复多样的社会文化现象。本书汇集作者随想文论多篇,以生动活泼的文字,广阔的人类学视野观察社会,深入审视探讨了相关社会文化议题。以人类学的关怀与追求贯穿始终,即适宜于学术工作者参阅,也适宜于一般读者的兴趣性、拓展性阅。
【作者简介】范可,1957年出生,福建省厦门人,曾就读于厦门华侨中学,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学系考古专业,获学士学位。在厦门大学人类学系接受研究生训练,获中山大学法学硕士学位,在华盛顿大学(西雅图)获得博士学位Ph.D.赴美留学之前曾任教于厦门大学人类学系。他现为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同时他还兼任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他的研究集中在认同政治、华南穆斯林、全球化与跨国主义等领域。
目 录
自序
漫话文化与文明
刍议“边疆发展”
人类学者眼里的旅游
人类学关照里的“乡村”存续
田野里的“读书人”
陈寅恪的象征意义,也谈《陈寅恪的最后20年》
感受“多元欧洲”
他山之石:人类学的社会影响
信用,重建信任的基石
社会信任与制度信任
关于民族学研究范式的一些思考
民族和睦的相处之道
景宁畲乡行
漂泊者的返乡之旅
“底边”的叙事
“种族”与体育
“社会创伤”、华人认同、华人跨国主义
整合中的欧洲华人
魂归何处?
跨领域的视野、求新的力作
五百年中国海外移民史的一幅长卷
费孝通与变化中的中国
重读米德的意义
亨廷顿的忧思
《查理周刊》遇袭告诉我们什么?
遗体政治学
勒庞与《乌合之众》
中产阶层:困惑中期待
后记
注:简介和目录来自当当网
(责编:赵雨洁 图文:刘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