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 会员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会动态 >通知公告
【人类学论坛通知】

    7月5日下午1:30-5:30 社科院民族所两场讲座接力

====人类学论坛第72讲====

中国青年:发生在内蒙古的热恋与冷思

   Chinese Youth: HotRomance and Cold Calculation in Inner Mongolia

 

主讲人:William Jankowiak (University of Nevada)

威廉.姜克维克 (内华达州大学)

主持人: 吴晓黎
时间:  2016年7月5日星期二 13:30-15:30
地点:  中央民族大学6号楼社科院民族所一层第二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简介】

威廉.姜克维克(WILLIAM R. JANKOWIAK)教授 1986年美国加里福尼亚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获人类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内华达州大学人类学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人情感和家庭的人类学研究,曾出版专著,《在一个中国城市中的两性关系,死亡仪式,和等级制度:一个人类学者的记述》,撰写并出版123 篇学术论文和书籍章节。

【讲座提要】

在中国城市化和商业化的进程中,关于两性关系和情爱的言论不再被公众道德所限制,相反的,中国青年把爱情作为自我发展和两性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因素。这篇论文以认知心理学对爱情的理论阐述为框架,比较并分析在中国城市中的人群20年前后对爱情和承诺的定义和理解。我会重点解读性爱在中国是如何从较为正规的求偶过程变化为非正式性的约会文化。

 


 

====人类学论坛第73讲====

病痛的数字化体验

 

主讲人: 苏春艳
主持人: 吴晓黎

时间:2016年7月5日星期二 15:30-17:30
地点:中央民族大学6号楼社科院民族所一层 第二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简介】

苏春艳,社会学博士,200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医学人类学、传播与社会。

【讲座提要】

未知病毒感染者2009年起到2011年引爆网络,后很快因“404拒绝访问而熄灭,但至今仍有一些身处病痛状态的不明感染者通过微博等网络继续倾诉。本人自2009年起持续对调查网络信息以及关键信息人进行观察和访谈,并对该人群独特的病痛体验以及独有的网络体验方式进行探讨。此次讲座,本人将从他们对疾痛状态的网络共享和数字化方式入手,思考互联网时代人们疾痛体验的方式和内容的一些新特征。


未知病毒感染者现象拥有以下一些特征:第一,该人群主要通过网络搜索医学信息,求医行为基本上是网络主导线下活动;第二,该人群通过网络形成共享求医行为和群体性疾痛经验,甚至形成独有的疾痛亚文化;第三,该人群的病痛体验不仅包括身体病痛感知,也包括医学检验知识。这些构成了网络时代医患关系的一些全新要素。另外,疾痛体验的网络数字化和未知病毒感染者自我医学化的努力是互联网时代求医行为的某种意料之中的结局:第一,人们越来越倚赖互联网来获取医学和身体病痛信息,同时人们也越来越参与到互联网的医学和身体病痛信息数据库;第二,互联网在促成疾痛体验的过程中,发挥着群体聚合、共同经验乃至集体行动的重要功能。

 

【组织方】

中国民族学学会  中国社科院民族所人类学论坛

联系人吴晓黎13269556922      anthropologyforum@yeah.net

  

【公共交通指南】

地铁4号线魏公村或国家图书馆站  公交站民族大学站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